這些年“態(tài)度決定一切”一直充斥著我們的大腦,時間長了往往真覺得只有態(tài)度才能決定一切,不過我們看問題也時常會出現(xiàn)非左即右的偏執(zhí),但事實并非如此,面對市場態(tài)度能決定你的市場份額嗎?面對職業(yè)發(fā)展一個態(tài)度好能決定你在工作上順風順水嗎,如果只要態(tài)度好你就能在公司順風順水,那么你的公司估計就走的不好。我們認為你不僅需要態(tài)度,還需要有能力。
沒態(tài)度就沒機會
公司準備招聘一名行政助理,于是在一個微信群發(fā)布招聘啟事,一女士推薦了他朋友并及時的把簡歷發(fā)過來,從簡歷與公司JD的要求匹配度還挺高,但由于那幾天正好比較忙,一直沒有電話進行溝通,大約過了一周,這位女士便在微信咨詢他朋友情況并希望我能給他一次面試的機會,經過她這么兩次的提醒,我便對這個人有了影響。
后來在集中電話面試的時候,我特意先抽出這位朋友,電話接通的時候,聽見電話那頭一個重重的“喂”字,我自報家門并咨詢他此時接電話是否方便,他說了第二個字“說”,我說:我們這邊正在招聘行政助理的人員,您的朋友把您的簡歷推薦給我了,我想了解一下您目前的現(xiàn)狀。“不考慮”帶著火氣送我三個字之后掛了電話。
當然案例也就到此結束了,這次他不在會有機會,或許這個崗位不能讓他施展職業(yè)抱負,但他失去了一次機會。雖然不是面對面的溝通,看不到當時他不悅的表情,但是溝通除了傳遞詞字本身的意思之外還會還傳遞一種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
關于空杯心態(tài)的看法
其實在這里我并不想提空杯心態(tài),因為一旦你說沒態(tài)度就沒機會的時候,擔心有朋友過沉迷于對態(tài)度的追逐,認為只有空杯心態(tài)才是最好的態(tài)度,按百科解釋是象征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tài)。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
沒能力就沒希望
在之前公司的行政部有兩個主管,一男一女,女的小孩子脾氣挺重,經常會和其他部門的員工發(fā)生一些爭執(zhí),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考慮,她并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員工,或許會成為下一個被開除的人,特別是有一次在與公司一位司機發(fā)生爭執(zhí)之后,這女主管非得的要司機當面道歉,在司機堅持不道歉后,這女主管丟下工作不管就回家休息了一周,后來行政部經理幫這位女主管請了假,也并未說任何責備的話,當時我覺得挺納悶的,在一次聚會上我們就聊起了這事,我表達了我的想法,行政部經理只說了一句話:只有讓她辦事,我心理才會放心踏實。
其實每一個公司對同樣崗位名稱的定義和要求是存在非常大的區(qū)別,在面試中我們很難找到一一匹配的員工,于是我們會關注你在某一個工作或是某一個項目上是如何做的,后果怎么樣,實際上是在考察一個人的能力。因為在實際的工作中領導其實并不關注你之前做過什么,有什么樣的成績,更多的是關注你能否把當下的事做好,能否讓你的同事、你的上級把事交給你的時候安心踏實。
當在一家公司經過時間的磨練之后,態(tài)度有時候可能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而能力才是你能勝出的希望。
關于學歷的看法
現(xiàn)在多數(shù)企業(yè)在招聘員工的時候會看重學歷,我在之前的公司就是一個特別看重學歷的企業(yè),和很多碩士同時進入這家企業(yè),但卻因為人家是碩士通過學歷工資就比自己高出1000多,內心充滿了無法突破的矛盾,我覺得學歷不能代表能力,一個崗位的價值是看它能為企業(yè)做出多大的貢獻,而不是看曾經的學歷,其實這也成為后來離開這家公司的原因之一。
后來進入一家企業(yè)之后,在做整個公司人力資源規(guī)劃的時候,自己也是在偏重高學歷的人才,這跟自己之前不痛快的經歷是不是沖突的了,其實并不沖突。
因為我們在招聘人的時候,首先關注的當然是候選人本身的素質,但是在素質差不多的時候,我們會選擇高學歷的人才,我們覺得他們培養(yǎng)的延展性更好,舉個例子:以前有人向我抱怨,說自己20年寒窗之后出來的工資還比不上一個農民工,還不如不讀書,我是這樣說的:你的學歷是你走得更遠更高的基礎,農民工雖然今天的工資能超過你,但在未來一定是你強過他們;另外一方面我覺得他們成為優(yōu)秀人才的比例會更大一些,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其綜合素質一般來說會稍強,特別是經過碩士教育的人在學習方式、思考思路上確實有他們的優(yōu)秀,雖然學歷不等能力,但是學歷是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能力的基礎。